IPG-976nm泵浦技術工業大規模應用開拓者
IPG獨有的分布式側(ce) 麵泵浦技術,目前有超過十萬(wan) 台激光器在全球範圍運行;
a)核心技術之側(ce) 向泵浦雙包層技術:
多個(ge) 泵浦二極管發出的光被高效地耦合進入有源增益光纖的包層,泵浦光在包層中進行多次反射,同時不斷穿過單模纖芯,在纖芯中泵浦被Yb離子吸收和再發射。
b)核心技術之單芯結技術:
二極管多點耦合入有源光纖,無限製攝入光子,光纖端麵無熱點,分布式發射,長距離吸收-高效泵浦吸收。
IPG利用其獨特的單管技術,具有輸出密度低、低熱負載、最簡單的被動式冷卻設計、半導體(ti) 在熱、電兩(liang) 端均為(wei) 獨立等熱管理的優(you) 點,結合側(ce) 向泵浦雙包層技術,可以將單管從(cong) 有源光纖的多點耦合,數量上幾乎沒有限製(端麵泵浦路線耦合進入泵浦合束器的數量有限,一般工業(ye) 應用單臂不超過10個(ge) 泵浦源,從(cong) 而需要高功率的泵浦源(300W以上),才能輸出高功率的單腔單模激光器),解決(jue) 了溫度敏感性問題同時實現了高功率的輸出(萬(wan) 瓦級),此外IPG擁有成熟的波長一致性較好的976nm泵浦源生產(chan) 線及相關(guan) 的殘餘(yu) 光剝除技術,解決(jue) 了泵浦源良率及激光器開機時有源光纖熱不平衡問題。目前IPG是業(ye) 內(nei) 首家完全掌握976nm泵浦技術並且進行大規模工業(ye) 化使用的光纖激光器製造商。
Rofin在976nm泵浦技術上緊跟其後,其利用德國Dilas 泵浦二級體(ti) 的mini-bar,使得其中心波長和線寬更加穩定,但因種種原因最終未廣泛在工業(ye) 大規模生產(chan) 中應用。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kjddy.com/Read/1149.html 轉載需授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