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打印的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
增材製造技術,俗稱3D打印,是利用計算機設計數據采用材料逐層堆積的方法製造實體(ti) 零件的技術,其始於(yu) 20世紀80年代的快速成形技術。目前,已經發展出激光燒結技術、熔融沉積成形技術、立體(ti) 光刻技術、電子束熔煉技術、超聲波固結技術、噴墨沉積技術等多種類型。
3D打印的技術主要包括SLA、FDM、SLS、LOM等工藝,目前三種主流技術為(wei) :
1、立體(ti) 光刻造型技術(SLA):先由軟件把3D的數字模型,“切”成若幹個(ge) 平麵,這就形成了很多個(ge) 剖麵,在工作的時候,有一個(ge) 可以舉(ju) 升的平台,這個(ge) 平台周圍有一個(ge) 液體(ti) 槽,槽裏麵充滿了可以紫外線照射固化的液體(ti) ,紫外線激光會(hui) 從(cong) 底層做起,固化最底層的,然後平台下移,固化下一層,如此往複,直到最終成型。
其優(you) 點是精度高,可以表現準確的表麵和平滑的效果,精度可以達到每層厚度0.05毫米到0.15毫米。缺點則為(wei) 可以使用的材料有限,並且不能多色成型。
2、熔融沉積成型技術,同樣是需要把3D的模型薄片化,但是成型的原理不一樣。熔融沉積成型技術,就是把材料用高溫熔化成液態,然後通過噴嘴擠壓出一個(ge) 個(ge) 很小的球狀顆粒,這些顆粒在噴出後立即固化,通過這些顆粒在立體(ti) 空間的排列組合形成實物。
這種技術成型精度更高、成型實物強度更高、可以彩色成型,但是成型後表麵粗糙。
3、選擇性激光燒結(簡稱SLS)不同材料的粉末為(wei) 原料
SLS工藝又稱為(wei) 選擇性激光燒結,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C.R. Dechard於(yu) 1989年研製成功。SLS工藝是利用粉末狀材料成形的。將材料粉末鋪灑在已成形零件的上表麵,並刮平;用高強度的CO2激光器在剛鋪的新層上掃描出零件截麵;材料粉末在高強度的激光照射下被燒結在一起,得到零件的截麵,並與(yu) 下麵已成形的部分粘接;當一層截麵燒結完後,鋪上新的一層材料粉末,選擇地燒結下層截麵。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kjddy.com/Read/14.html 轉載需授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