耗材的局限性仍是3D打印的薄弱點!
幾乎每一項新技術應用,都會(hui) 經曆很長的市場培育期。3D打印技術雖然已有近20年的發展曆程,但仍存在缺陷。
耗材的局限性是3D打印不得不麵對的現實。目前,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,現有的市場上的耗材多為(wei) 石膏、無機粉料、光敏樹脂、塑料等。如果真要“打印”房屋或汽車,光靠這些材料是遠遠不夠的。比如最重要的金屬構件,這恰恰是3D打印的軟肋。
耗材的缺乏,也直接關(guan) 係到3D打印的價(jia) 格。黃智拿著一件3D打印品對證券時報記者說,“這是一件飛機零部件,打印這種樣品的金屬粉末耗材一斤就要賣4萬(wan) 元,所以3D打印樣品至少要賣2萬(wan) 元。但是,如果采用傳(chuan) 統的工藝去工廠開模打樣,幾千元就可以做到。”
直接麵向市場的先臨(lin) 三維對耗材難題感受最深。因為(wei) 價(jia) 格的問題,他們(men) 很多客戶往往望而止步,除非在需求緊急的情況下。否則,客戶們(men) 還是通過傳(chuan) 統的方式。
成型精度和質量問題,也在困擾先臨(lin) 三維。他們(men) 稱,由於(yu) 3D打印工藝發展還不完善,特別是對快速成型軟件技術的研究還不成熟,目前快速成型零件的精度及表麵質量大多不能滿足工程直接使用,不能作為(wei) 功能性部件,隻能做原型使用。
以Stratasys公司3D打印車為(wei) 例,車子固然能“打印”出來了,但是否能在路上順利跑起來?使用壽命又有多長?從(cong) 現有的技術來看,恐怕有點夠嗆:由於(yu) 采用層層疊加的增材製造工藝,層和層之間的粘結再緊密,也無法和傳(chuan) 統模具整體(ti) 澆鑄而成的零件相媲美,這意味著在一定外力條件下,“打印”的部件很可能會(hui) 散架。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kjddy.com/Read/239.html 轉載需授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