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激光電視會怎麽樣?
其實,將激光電視描述為(wei) 新生事物,並不準確。早在2006年,日本三菱公司就推出了40英寸激光電視機;一年之後,索尼55英寸激光電視機在美國消費電子產(chan) 品展亮相;2010年,三菱又推出了75英寸的激光電視。然而到了2012年,原本是作為(wei) 激光電視先驅者出現的三菱卻突然發布官方聲明:“現有的生產(chan) 模式已經無法維持公司正常運營,所以公司不再生產(chan) 激光電視;但對於(yu) 已售產(chan) 品,我們(men) 將繼續支持配件供應和售後服務”。而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,國內(nei) 一些科研院所也聲稱已經開發出“成熟”的激光電視技術,但隨後卻音訊全無了。
導致激光電視“隻聞樓梯響,不見人下來”甚至 “半路夭折”的原因,其實很簡單:原有的設計路徑成本太高,難以解決(jue) 市場化問題。NPD Display Search研究總監張兵曾給記者算過這樣一筆帳:“一個(ge) 激光光源用到電視上至少要1萬(wan) 元。如果要達到比較好的效果,就需要3個(ge) 激光光源;單純激光光源的成本,將達3萬(wan) 元以上。”另外,激光作為(wei) 一種特殊能源,其所特有的高熱能對電視屏幕的選材也是一個(ge) 考驗,無論是激光源直射屏幕還是背投呈像。因此,很早就被譽為(wei) “視覺史上的革命”的激光電視,卻遲遲無法市場化,長時間處於(yu) 尷尬的境地。
另辟奚徑:新路線圖破解傳(chuan) 統難題
傳(chuan) 統方案走進了死胡同,難以突破,迫使一些技術廠商開始考慮另求他法。2013年LG和國內(nei) 的環球華影,不約而同推出了量產(chan) 化的激光電視,而且起步的尺寸便達到100英寸,這或多或少讓人感到意外。
事實上,這是因為(wei) 這些廠商采用了完全顛覆傳(chuan) 統的新路徑與(yu) 新方法。以環球華影在售的炫幕激光電視 APUS-20S為(wei) 例,它采用全球首創 ALPD 激光顯示技術,加之國際領先的DLP 成像、 UST 投射和玄烏(wu) 冷屏反射的仿生優(you) 化顯示係統技術,徹底擺脫傳(chuan) 統電視的熱屏直射顯示和刷新頻閃的觀看方式和困擾。除了解決(jue) 傳(chuan) 統激光光源的高成本問題,新型的激光電視對現有主流平板電視的缺陷也有相當大的突破:在畫質方麵,其色彩表現能力是LED液晶電視的3倍,色域覆蓋率從(cong) LED電視的62%提高到90%以上,不僅(jin) 使畫麵視覺更加絢麗(li) 真實、層次豐(feng) 富,同時清晰度也隨著色彩飽和度的提高有了大幅度提升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炫幕激光電視具有絕對的節能環保優(you) 勢,功耗僅(jin) 為(wei) 同尺寸LED液晶電視的20-30%,創造了全球大屏顯示節能新標準。……這些都是成為(wei) 激光電視迎來產(chan) 業(ye) 春天的新契機。
能否成第四代領軍(jun) 者?
業(ye) 界普遍認為(wei) :目前正流行的LED電視處於(yu) 第三代電視技術。在2000年之前,基本上是CRT一家獨大。當CRT做到34寸後,過大的尺寸及高耗能都讓其無法再有實質性的突破;進入新世紀後,以LCD和等離子為(wei) 主的平板一族迅速切入家用電視市場。在最終的博弈中,LCD由於(yu) 有上下遊製造廠商為(wei) 後盾,逐漸成為(wei) 市場主流。但因技術所限,LCD產(chan) 品在色彩還原度、拖影、對比度等方麵常為(wei) 消費者所詬病。這也直接促成了2007年後LED的後來居上建設3D打印支撐的智能製造產(chan) 業(ye) 鏈。
LED電視在色彩還原度、對比度和超輕薄等方麵,的確較LCD有了不小的進步,但是在色域及功耗上仍然不盡人意。而如今,將LED推向更窘迫境地的則是在超大尺寸的工藝流程方麵,難有很大作為(wei) ;同時,84寸以上的LED屏幕,又要求客廳視距達到6米以上,這令很多家用消費者望而卻步。
凡此種種,成了激光電視“趁虛而入”的良機—由於(yu) 采用了全新的發光及成像路徑設計,加之匹配獨特的玄烏(wu) 冷屏,新一代的激光電視已經可以呈現人眼天然觀察模式下的擬生態觀感,即使近距離觀看也不傷(shang) 眼。這便為(wei) 超大屏幕進普通客廳掃清了障礙。據測算,如果客廳擺放這一台100吋的新型激光電視,視距僅(jin) 需4米就可以舒適觀看,而不會(hui) 出現頭暈眼花的感覺。無疑,這對客廳影院有需求的用戶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。
無論從(cong) 視距、護眼、節能、色彩表現力方麵,激光電視的優(you) 勢都相當明顯。但剛剛興(xing) 起的新勢力,要想在2014年的電視市場爭(zheng) 奪戰中分得一杯羹,卻並非易事。當下,在產(chan) 業(ye) 內(nei) 部,許多企業(ye) 對激光電視技術和產(chan) 業(ye) 遠景,還沒有清晰的深度理解和資源儲(chu) 備;處在液晶電視產(chan) 業(ye) 不同鏈條的企業(ye) ,對其眼前收入和未來利益,還在躑躅權衡—中國在很多領域技術領先而產(chan) 業(ye) 滯後的尷尬,與(yu) 中國企業(ye) 不注重研發,習(xi) 慣於(yu) “拿來主義(yi) ”有很大的關(guan) 係。
作為(wei) 產(chan) 業(ye) 的管理和指導者,政府主管部門應該把激光電視產(chan) 業(ye) 作為(wei) 一個(ge) 創新的朝陽行業(ye) 來對待,在政策、資金上給予足夠的支持;特別是在激光顯示的標準構建和產(chan) 業(ye) 融合方麵,還需要政府部門的長遠規劃和智慧布局。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kjddy.com/Read/302.html 轉載需授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