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環境因素看物聯網發展
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的發展到了需要探討商業(ye) 模式的階段,比較好的應用是結合我國的智慧城市的建設。發達國家也在搞智慧城市,但數量少,規模小。我們(men) 現在有幾十個(ge) 大中城市都在建設智慧城市,推進效果要優(you) 於(yu) 國外。這是因為(wei) ,各地政府目前高度重視社會(hui) 效益,在城市安全、交通出行、安全生產(chan) 、醫療健康等方麵,對物聯網有切實的需求,這使得物聯網在這些領域發展迅速。但目前,這些領域的物聯網發展,也僅(jin) 僅(jin) 在感知層麵,即收集數據,還沒有上升到分析數據的層麵。從(cong) 這個(ge) 層麵講,我們(men) 的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,還未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。
而就發展環境而言,也是各有利弊。從(cong) 政策環境來看,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等政府部門關(guan) 於(yu) 物聯網相關(guan) 政策的發布,讓物聯網成為(wei) 了國家級的發展戰略,初步明確了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,相關(guan) 財政、金融政策和法規的製定也確保了物聯網健康持續發展,但是這些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還有待加強,一些地方貪大求全的做法可能導致拔苗助長,同時,地方產(chan) 業(ye) 各自為(wei) 政,也不利於(yu) 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的規模發展。
從(cong) 技術環境來看,我國每年對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,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,物聯網專(zhuan) 利申請也逐年遞增,企業(ye) 綜合集成能力較強。但實際上,對物聯網核心技術如傳(chuan) 感器、核心芯片等還有待突破,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隱患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(jue) ,此外,缺乏統一國家標準或行業(ye) 標準指引,以及標準發展滯後於(yu) 應用發展的困境,產(chan) 業(ye) 鏈薄弱等問題也嚴(yan) 重阻礙了物聯網的產(chan) 業(ye) 化與(yu) 工程化發展。
從(cong) 社會(hui) 環境來看,我國社會(hui) 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,社會(hui) 公共服務能力的增強,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收入的持續增長為(wei) 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環境,但國民對信息化的認知還很低,支付意願與(yu) 能力有限,對物聯網的概念缺乏明確的解讀,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於(yu) 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的發展。
從(cong) 市場環境來看,隨著生產(chan) 生活和社會(hui) 管理方式向智能化、精細化方向發展,各行業(ye) 對物聯網的需求逐步呈現,企業(ye) 對信息化方麵的認知提高,經濟支付能力也不斷增強。但在過去3年基本靠政府驅動,多以政府買(mai) 單為(wei) 主市場缺乏動力。另外,物聯網商業(ye) 模式不清晰、企業(ye) 分散,缺少融資渠道,規模化應用少。市場還需培育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發展“三步走”。
據業(ye) 內(nei) 人士分析,物聯網產(chan) 業(ye) 重點目標領域包括三個(ge) 方麵:一是交通物流、電力、醫療、石油化工等領域,在該領域要加強行業(ye) 客戶的理解,開發相關(guan) 產(chan) 品和服務,其核心是客戶理解、高質量客戶的把握、產(chan) 品和服務的研發。二是近期重點推廣的城市公共安全、環境監測、智能家居等領域,要力爭(zheng) 在該行業(ye) 內(nei) 占據主導地位,建立相關(guan) 標準,其核心是規模數量產(chan) 皮和服務的完善程度。三是重點培養(yang) 金融、農(nong) 業(ye) 領域,注意不過度投入,以滿足政府和公關(guan) 目的,收支平衡為(wei) 考量。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kjddy.com/Read/196.html 轉載需授權!